Youth Union 青年聯社

星期六, 3月 25, 2006

青年運動求戀期


梁靜珊 青年聯社

青年議會的發展背景自沙田青年議會於1990年正式成立及運作,是全港首個成立的地區青年議會。觀塘青年議會其後於1994年成立,而大埔青年議會、荃灣青年議會及西貢青年地區議會相繼於1998、2000及2001年成立。

而我就是由第一屆的西貢青年地區議會,參與到第三屆,為何會這樣堅持呢?當然不是空閒著,沒有東西做,而去參與啦﹗或多或少都有理想與抱負,這些年來,青年發聲還是進展得初步階段,青年還未能意識到自己需要發聲,需要就著各種不用事物提出看法;而青年在政府架構內,只是與市民同屬均一等,政府亦鮮有就著青年相關議題,向青年作諮詢。這種局面,正是你不問,我不語。


回顧起由19歲參與到24歲,19歲參與第一屆西貢青年地區議會、20歲參與地區青年團體:青年網絡、21歲與志同道合青年創辦:青年聯社、22歲走入社運圈子、23歲再加入第二屆西貢青年地區議會、24歲還可繼續加入第三屆西貢青年地區議會。這些年來所花的時間數上也不少,但是成效真是強差人意。在當初辦團體組織時,內鬥的情況真的日日新鮮,日日金﹗自從走入社運圈子後,眼光擴闊了,有感還有很多不公平的事等著要去幹,為何還要糾纏在人事當中,倒不如在餘下青年時光中,為青年運動付出多一點。

為何要說將餘下青年時光,為青年運動付出多一點呢?因為時間真是流逝得很快,若以青年事務委員會的青年約章內厘定青年年齡時,我便快超齡了﹗時常有種說法,難道過了25歲便不是青年嗎?是的,過了25歲不等於你不再年青,而是因為有些角度已經不再青年,不再單一出發,會考慮更多層面的東西,會變得圓滑了,故此像是與普遍青年脫節了。

在青年運動中感到可惜的,要算是青年發聲還是在起初階段,青年人的自我身份認同亦不強烈,使到青年運動每況月下。縱使零三七一後,青年要發聲這股推動浪潮,啟發了不同青年走出自己圈子,踏上抗爭路途,但這個後續卻又開始沉沒。他們遇到難以浸入的領域:學校、青年中心。以上兩個地方,主要是聚集青年的地方,同樣地亦是削減青年團結的地方。因為學校及青年中心同樣地先政治審查各地區青年團體,盡期所能去政治化,通稱「立場中立」,若用「政治潔癖」來形容,應較為貼切。若轉移地點在街頭時,將會與一般議員在街站站立無異,人流都是刷身而過。

在青年運動中也有低潮期,由零三至零六期間,看見身邊為組織青年團體的青年人,一個又一個解散,步入社會運動界的圈子內,或以另一身份斷續走民主路。在現在資訊科技年代,著重個體,不需組織,而跟著青年聯社的思維,以著重組織性的團體,是否已經過時呢?並不,反而在組織上困難重重,如強調鼓勵青年發聲及參務社會事務的學校及青年中心,又以「政治潔癖」為由,將各黨各派拋出這圈子,只強調培訓青年,用盡制度來鉗製政黨背景人仕加入。這令青年發聲平台,都只能維持每屆約二十人。「政治潔癖」會否反令青年眼光得不到擴闊呢? 這樣一來,莫說組織,連認識也困難﹗


青年發聲如何走出困局呢?唯一方法是,成立更多以獨立組織身份的青年團體。這樣既能令「政治潔癖」機構安心繼續培訓青年發聲,又能令青年自我團結起來。但這場組織運動,不知會在何時能體現出來﹗現在的我,只想在這青年運動中盡量留下足跡,印記在歷史當中﹗

運用在第三屆西貢青年地區議會的身份,盡力在架構上增添更多原素,好便後繼者青年能易於走這條青年運動之路﹗
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